为衔接 “人人卓越工程” 第一阶段焊接技能实训成果,进一步提升会员对电子系统开发的全流程认知,电子科技协会于 2025 年 3 月 15 号在鉴湖校区爱特楼403教室开展第二阶段技术培训。本次培训由协会技术部核心成员王致远主讲,聚焦 “数码管显示控制、定时器应用及中断原理” 三大核心模块,结合单片机程序烧录实践,助力会员打通 “硬件焊接——程序设计——系统联调” 技术链路。
培训伊始,王致远以 “单片机系统的人机交互窗口” 为切入点,通过实物演示详细解析数码管的结构原理与驱动方式。他结合经典电路案例,对比分析共阴极和共阳极数码管的接线差异,现场演示如何通过 74HC595 移位寄存器实现动态扫描显示,引导会员理解 “分时复用” 在硬件资源优化中的应用逻辑。
在定时器与中断原理教学环节,王致远以 STC89C52 单片机为例,通过时序图拆解定时器初始化流程,重点讲解 TMOD 寄存器配置、计数初值计算及溢出中断响应机制。“定时器就像单片机的‘生物钟’,而中断则是系统处理突发任务的‘优先级通道’。” 他通过交通灯控制、电子时钟等场景化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技术原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
理论讲解结束后,培训进入核心实践环节——基于 Keil C51 的程序编写与单片机烧录。会员们在王致远的指导下,逐步完成数码管显示定时计数器的代码编写、编译调试及通过 STC-ISP 软件烧录至单片机。“注意端口初始化顺序,数码管段选与位选信号不能混淆。” 协会成员穿梭于工位间,针对编译报错、硬件连接松动等常见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
本次培训作为 “人人卓越工程” 从基础技能向系统开发过渡的关键节点,累计吸引 50 余名会员参与。会员们不仅掌握了数码管动态显示、定时器精准计时及外部中断响应等核心技术,更首次体验了从代码到硬件的完整开发流程,为第三阶段项目实战奠定了坚实的软硬件融合基础。
“第二阶段是连接焊接技术与智能系统的‘桥梁’,我们希望通过模块化教学,让会员逐步建立‘硬件为骨、软件为魂’的系统思维。” 协会技术部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围绕第三阶段六大赛题(如智能盆栽、自动往返电动小汽车等)开展定向技术支持,推动会员将单一技能转化为复杂项目的综合开发能力。
随着第二阶段培训的圆满结束,“人人卓越工程” 正式进入工程实战攻坚阶段。电子科技协会将继续以 “阶梯式能力培养” 为导向,助力更多会员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从 “知识学习者” 到 “工程实践者” 的角色蜕变。
(撰稿:周正;拍摄:张加豪;初审:张雅欣;终审:韩昊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