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三下乡”实践活动在社区落地生根,助力社区暑期科普教育提质升级,7月12日,学院“信息筑火炬,点燃童心梦”实践队走进景江社区,为30余名青少年带来了一场贯穿全天的科技盛宴。从3D打印的立体奥秘到积木拼搭的结构美学,从电子积木的电路魔法到趣味编程的逻辑世界,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开启了多元科技探索之旅。
上午9:00,3D打印课程率先拉开序幕。实践队员以“马良的神笔”故事引入,结合“闪耀星星榜”激励机制——小组凭积极表现赢积分、获奖励,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课堂上,实践队员讲解3D打印笔的操作要点:“长按调速键开机,材料从进料口装入,出料后就能在临摹板上画画啦!”孩子们在指导下创作立体图案,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可爱的卡通形象,孩子们看着笔下的图案慢慢“立”起来,忍不住发出惊喜的欢呼。实践队员们全程提醒“笔尖烫手,小心触碰”,守护安全创作。
10:30,积木拼搭课程接棒登场。该课程分两步展开:“科普课堂中”孩子们不仅弄懂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还明白了电器能够被声音控制的道理;“合作任务” 则借鉴声控小车拼装逻辑,分组完成简易模型组装——识别零件、拼接底座、安装车轮,队员们适时引导:“零件装不进时可以互相帮忙哦!”孩子们在协作中解决“车轮卡壳”等问题,有的小组还想出加固车身的妙招。活动在作品互评中升温,大家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分步做事”的乐趣。
午后的电子积木课程延续了上午的热情。实践队员借助图文、电子积木等教具,先让孩子们认识电阻、开关、导线等元件,再通过“冰糖葫芦串”“树枝分杈”的生动比喻讲解串并联电路。“三步实践法”层层递进:从模仿搭建“按键门铃”熟悉电路连接,到小组合作组装“床头延时灯”掌握元件搭配,最后自由创作“创意电路”。当孩子们发现自己设计的“会发光的电风扇”成功运转时,课堂瞬间变成欢乐的海洋。队员李佳琪说:“看到孩子们为电路‘排障’时专注的眼神,就能感受到科学的种子正在他们心中萌芽。”
趣味编程课程,借助图形化编程工具Scratch,让孩子们体验了“动画导演”的角色。在队员指导下,他们拖动“积木块”指令,使屏幕上的小猫完成“喝水”“行走”等动作。从设置角色移动路径到添加碰撞特效,孩子们在制作“猴子接香蕉”小游戏时,不知不觉地理解了“循环”“条件判断”等逻辑概念
此次系列科普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了多元科技知识,更锻炼了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信息筑火炬,点燃童心梦”社会实践队将持续深入社区,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为青少年科技启蒙贡献力量,让科学的种子在童心深处生根发芽。
(撰稿:李佳琪;摄影:赵文轩、赵大豪;初审:袁诗涵;复审:劳瀚铭;终审:樊梦吟)